《浴血荣光》:跌宕的革命信史,不竭的精神热源
《浴血荣光》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到1935年,由南昌起义而秋收起义,由三湾改编而井冈山会师,由大柏地战斗而古田军号,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湘江血战之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浴血荣光》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到1935年,由南昌起义而秋收起义,由三湾改编而井冈山会师,由大柏地战斗而古田军号,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湘江血战之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浴血荣光》已经收官三天,据头条AI搜索,电视剧《浴血荣光》在豆瓣上的评分为8.9分。而2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高达37%,也实现了该剧导演陈力的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这段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然后振兴我们的国家,强国是靠青年人的。”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浴血荣光》说的是1927年至1935年这八年我军发展的曲折历程,但整部剧看下来,发现越往后越快,就如按了快进键。最后直接以两块字幕宣告全剧结束。
前两天我看电视剧《浴血荣光》大结局,气得差点把遥控器摔了。红军当时有八万多人,就因为俩领导李德和博古瞎指挥,最后只剩三万多。湘江那场仗打完,河里都是烈士的血,当地人都说好几年不敢喝湘江的水和鱼。这事儿现在想想还是后怕,要是当时听毛主席的早改路线了。
但该剧反映的人物事件却屡屡与真实的历史发生冲突,这也是观众不买账的原因之一。如贺子珍作为主席的第二任妻子,剧中始终没有明确他们的夫妻身份。直到临近剧终在第36集红军即将长征时,才通过贺子珍说的“能够嫁给你作婆娘,死了都会笑出来”,确认了这一事实。这也是该剧难得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浴血荣光》,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这八年最为艰难、最为悲壮的重大历史事件。
昨天晚上,长达40集的革命战争剧《浴血荣光》终于落幕了,这一路播来,喷子和键盘侠们如影随形,出口成脏、满嘴喷粪,不断对该剧剧情、演技、道具、场景等进行挑刺找茬,貌似不把《浴血荣光》喷得体无完肤绝不善罢甘休、绝不收兵。
电视剧《生万物》通过描绘宁家、封家、费家三大世家的三代兴衰,呈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社会变革的故事。剧中的人物和事件不仅深刻刻画了家族责任与个人情感的矛盾,还展现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体觉醒与家族传承的冲突。在剧中,宁学祥这一家族的顶梁柱,为了家族的利益,选择了牺牲自
7月15日起,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的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浴血荣光》,自播出以来便引发全民热议。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个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闪耀着理想之光,要守卫这个宝库,要交给那些具有人民史观的文艺家们去挖掘,去创造。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度过多么艰难的峥嵘岁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春似火之际付出了多大的牺牲,为探索救国救民、建党建军的真理又走过多么艰难前行的历程。
电视剧《浴血荣光》一路坎坷,终于来到了大结局的关口,回首那些风雨如歌的岁月,看着那些曾经鲜活却已经消失的生命,小米粒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悲凉和感慨,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太难了,太难了,太不容易了!”心里在深情诉说:“毛爷爷、革命先辈们!你们辛苦
这两天在追央视一套播出的《浴血荣光》,总体感觉还是比较真实符合那个年代的气息,演员们的形象比较朴实,没有浓妆艳抹,衣服有补丁,不是崭新的,女战士没有穿旗袍高跟鞋作战(比起很多抗日神剧,真的很良心了),剧情也很饱和(只是有些演员形象跟历史人物不是很像,让人比较难
《浴血荣光》刚播就被骂"神化伟人",但翻开真实历史,朱德带八百残兵进山的过程比电视剧更震撼。有人觉得革命剧都在"造神",可当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连叶挺都认为"上山打游击是土匪行径",朱德硬是把散兵游勇带成开国将帅班底。最近某些自媒体说"三河坝阻击战是编的",但党
日前, 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浴血荣光》正在央视一套和东南卫视热播。在剧中,扮演王稼祥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徐白晓,出色的演技和爆发力,受到了观众的高度称赞。
中央八套今天晚上要播出大家都非常期待的《生万物》年代剧,中央1套的《浴血荣光》也会播大结局,1部新开播,1部大结局,你准备看哪一部?
近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热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引领我们回溯至1927 - 1935年那段风雨如晦却又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部剧以其宏大的叙事、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探索、在绝境中奋起、在浴血
电视剧《浴血荣光》,老蒋一直是把我军当劲敌的,不然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派兵围剿,甚至不惜亲自下场指挥。
左倾,就是盲目乐观、过度理想,并且把这种情况放大到了极致,已经脱离了现实。
昨晚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火荣光》第36、37集,感触颇多,思绪万千,我们为毛主席鸣不平,为博古、李德不顾实际情况瞎指挥和他们的固执教条而愤怒。